她寫下了400多萬字的論文專著👩🏽🚒,上了近2000節的公開課,獲得了來自政府和業界的所有榮譽,贏得了同行和學生的一致尊敬,她的一生都在三尺講臺徘徊,胸中卻懷有江河世界,她是一名真正的老師,我們甚至可以說她是整個中國教師群體心中的偶像。
2018年12月18日❤️🙇,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,100人獲得改革先鋒稱號。來自上海的特級教師於漪作為基礎摩登3改革的優秀教師代表在列,她也是獲頒“改革先鋒”獎章中唯一的基礎摩登3界代表⚾️。
年近耄耋的於漪談及現今摩登3現狀⛑🔅,一針見血地表示🤷🏼♂️:“現在的摩登3發生了錯位,家長應該教做人💐,學校應該教知識,但是現在卻反過來了,因此會產生摩登3的焦慮🦽。”
20世紀80年代®️,於漪老師的公開課《海燕》在電視裏直播時,大上海萬人空巷,全國人民紛紛守在電視機🥦,爭睹她上課時的風采。一位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談及當年盛況:“一位同事出差回上海,問及上海最近有什麽動靜🚅,我說🤽🏿♀️,都在看《海燕》直播呢,這在現在簡直是不可想象的🧑🏿🎄。”
1929年2月🫳🏼,於漪出生於江蘇鎮江🚵🏿。1944 年👨🏻🏫,15歲的於漪失去了父親,半通文墨的媽媽帶著五個幼小的子女,生活艱難困頓,於漪便幫助媽媽打點家務、照顧弟弟妹妹。
1947年,18歲的於漪離開家鄉🧑🏻🌾,考入上海復旦大學摩登3系,曹孚🫰🏽🧞♀️、周予同等著名教授的治學精神深深滋養了於漪的心靈⁉️,這些大家名師的身教垂範🤸,也沉澱了她血液中深厚的傳統文化品格🕑。於漪說🔢:“我真是有幸碰到了許許多多的好老師,所以工作以後我一直是帶著感恩的心”。
師愛超越親子之愛
於漪一生最敬重兩位摩登3家分別是:中國的陶行知和前蘇聯的蘇霍姆林斯基🏙,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這樣一段話👩🏻⚕️:“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,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💻,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,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🟥,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。”
前段時間,於漪收到了一封來自美國的信件,寫信的是她當年的學生,如今在美國攻讀博士後🈺🏊🏼♀️,即將學成回國。然而👩🏿🦳,這個學生當年卻是讓全校教師頭疼的“叛逆少女”。在多年後的這封信裏👅,女孩的感激之情躍然紙上,“是您看到了我傲慢叛逆背後的好奇心、創造力和鉆研精神。”原來👨🏻🔧,於漪在深入了解後發現💈,這個女孩的課外閱讀量十分了得👨🏽🦰,這也讓她從小形成了一套自己獨特的想法🍰,在學校裏顯得特立獨行。於漪由此找到突破口🐰,呵護了女孩叛逆背後的那些可貴品質👨🏻🎤。
在於漪的教學生涯中,她幾乎沒有否定過學生🆖,“對孩子說一百遍你不行,他也不會行♕。老師最大的本事就是要想辦法教會他行。”
盡管如此🐹,曾經的一次摩登3經歷也讓於漪後悔終生。一位女孩子做操不認真,在反復糾正下都不予理睬,情急之下她叫出了這位學生的外號。事後🏊🏻,她真誠地跟這位同學道歉🦍,這份歉意來自內心深處對人性的尊重和20年前初為人師時那份承諾👖。
這件事情更讓她懂得了做老師必須有寬廣的心懷🧙🏻♀️⚧,要包容各種各樣的學生,而這個包容🙍♀️,不是居高臨下的態度,而是走到學生的心裏頭與他平起平坐,體會他的情感♞👌🏽。
一次家訪時,於漪看到一家五口人住在只有12平方米的破房子裏👨🏻🦽➡️,難過得流下了眼淚🤏🏼,經歷過貧窮和侮辱的她◻️,對這些孩子有著特殊的悲憫☆🤲🏻。
在那個經濟收入普遍都不高的年代,於漪把所有的積蓄都用在學生身上,生活用品,學習用品🤵🏼♀️🎟,甚至是學生家裏的困難都盡力承擔📨,“那個時候有個姓何的學生患上肺病🪫,雷米封6塊錢一瓶,我的工資是72塊,他家裏很窮🫥🐹,沒有勞保,沒法給他治,我便每個月買雷米封給他吃🧑🎄,讓他把肺病治好”。
一位名為蔣誌平的男孩,是當年班級裏赫赫有名的皮大王👨🏼💼,當年父親對兒子徹底失去了信心,他把兒子推給了於漪說↘️:“這個兒子我不要了”🥋,於漪便把這個“爸爸不要”的孩子帶回了家🥣。於漪認為對待孩子應當丹心一片,是全心全意🧏🏼,還是半心半意👨🏫,還是三心二意🥘,學生心中一清二楚💪🏼😁,沒有愛就沒有摩登3,只有把真愛播灑到學生的心中,學生心中才有老師的位置。蔣誌平長大以後來拜訪老師👩🏻🦯➡️,於漪詢問學生生意的情況📢,有沒有碰到什麽困難
學生說:“沒有🛌🏿,唯一的就是資金周轉緊張一點”,於老師問他:“ 你需要多少?我給你”🎷。學生心裏很感動,但他認為對於老師說出來並不奇怪,因為老師從小就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一樣。
“學生的事,都是我教師心上的事🧗🏼♀️,所以我說師愛超越親子之愛💆🏿。”於漪這樣說👏🏿。
講課要講到學生心裏去
1959年,已經教了多年文化課的於漪改行教語文,被突然推上語文教學的崗位的她🛄,有些惴惴不安📇。一次講課結束後,國學底蘊深厚的徐振民老師點評說:“語文教學的大門在哪裏🫔,你還不知道呢。”
語文教學的大門在哪裏🧑🏿💻?於漪一輩子都在尋找。
從復旦第四宿舍到幾條馬路之搖的四平路,於漪走了整整34年,眼前都是她熟悉的風景,忙碌的人潮🧏🏻♀️,喧囂的市聲,她的腦海裏卻預演著課堂裏的一幕幕。
“在備課時為了改自己的口語🦺,我把每一句話都寫出來,寫出來再修改🔶,用規範的書面語言改造自己的口頭語言,背出來再口語化。每天早上走一刻鐘的路🥗,腦子裏像過電影一樣🆓,怎樣開頭,怎樣鋪展🫳🏿,怎樣形成高潮🪨,怎樣結尾......我是把它當成藝術作品來教課的呀🦔!”
於漪教過的學生⚓️,十幾年後再來看望她👏🏿,還能記起當時她在黑板上的板書👩🏼💼,甚至還能把她在課堂上講過的話一字不差地背出來,學生說🔭👩🏽🔬:“你怎麽講的🍉,我們都記得。”
在於漪看來🧝🏽♂️,課堂是教師安身立命之本🧑🏽🚀,好的課是經得起咀嚼回味,多年後還會在學生心中留下美好記憶🤴🏻,甚至一想到就精神振奮🐀,勇往直前,“我不斷地反思,我一輩子上的課🍑,有多少是上在黑板上的,有多少是教到學生心中的。”
現今著名的文藝評論家😜、楊浦中學67屆畢業生毛時安回憶說:“在離開學校之前我們做了一件事🚴🏼♂️,走過學校走廊🧑🏿✈️🤹🏻,於老師在講課,我們就把耳朵貼在教室後門的門板上聽了於老師一堂課🦻🏽。聽好這堂課,我們就離開了,正式地離開了楊浦中學”。
中國“教師學”研究第一人
1978年⁉️,中華大地百廢待興🧍♀️🛍️,中學語文課堂猶如一塊幹裂的土地,於漪的一批教學實錄教學磁帶橫空出世🤜🏼。
根據自己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🛀🏼,於漪用口述的方式完成了中學語文教學探索、中學語文備課手冊等多部著作。這些浸潤著於漪二十多年不停思索和探究的語文教學實錄,對於語文教師們來說恰如久旱甘霖。
截至上世紀80年代,摩登3界還沒有一個人系統完整地研究過教師學🧲,而於漪把這個課題攬在了心裏🙎🏼♀️,獨自完成了兩本教師學著作——《現代教師發展叢書》 🪻🤙🏻、《現代教師學概論》。摩登3部它們作為全國教師摩登3的培訓教材🫃🏿,《現代教師學概論》也成為中國第一部研究現代教師學的理論著作。
1986年,上海成立了全國第一個教師學研究會✍🏽🤌,於漪擔任會長,問及為什麽叫教師學研究會?於漪眼中滿是堅定:“我們想讓中國的摩登3在世界上有話語權,我們要有自己的教師學🙆♀️!”
離開一線講臺後,仍心系摩登3事業
2002年👩🏻⚖️,於漪退休了➛🎋,雖然離開了一線講臺,但她仍然心系摩登3事業,把自己的晚年時光又無償地奉獻給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師,如今90歲的於漪📘,仍在為培養青年教師奔忙著……
她告訴青年教師:教師從事的工作就是引領孩子精神世界成長,這就要求教師自己首先要精神成長🛝,而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,摩登3不是一個結果,是生命展開的過程,摩登3要永遠面向未來。
在於漪看來,如今我們處在一個多元價值觀並存的時代🎊,如今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也很發達,互聯網上信息紛繁復雜,往往小小年紀的學生言談舉止就像個“小大人”。這也給學校摩登3和青年教師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。
她給青年教師們的一個建議是,教會學生用兩個眼睛看世界。於漪曾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有這樣一個反思,課堂上只給學生說好的。有學生進入社會後回來看她🆗,對她說,老師您在課堂上說的都是好的一面,但我們遇到的卻不是這樣子的🅱️。學生的一番話對於漪觸動很大,“當然現在學生可以從各個渠道了解社會上正在發生的種種事件,作為教師🙎🏽,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引導他們分清真善美和假醜惡。”
如今已90歲高齡的於漪仍然每天晚上堅持讀書,“有老師說現在學校工作很忙碌,似乎沒有時間學習,我的建議是鍥而不舍,每天擠出半個小時一個小時,雷打不動地學😩,這對教師開闊自己思路很有幫助”。
於漪還表示🐫,現在的摩登3發生了錯位,家長應該教做人👐🏽,學校應該教知識🫶🏽,但是現在卻反過來了,因此會產生摩登3的焦慮🧜♂️👱♂️。
這位老師將自己六十余年歲月踏踏實實地奉獻給三尺講臺🤽🏿♂️🚵🏽,她用上課的質量來影響孩子生命的質量,她用行動告訴世人如何“一輩子做老師👨🏻🦽➡️,一輩子學做老師”🥹🥼。
(來源:搜狐網)